元明时期社会与建筑设计

櫺星门(孔庙的大门)

元明时期社会与建筑设计

孔庙奎文阁

穿过奎文阁楼下进入大成门前的院落,这里有元代和金代碑亭各两座(清代加建了九座碑亭,庭院显得壅塞)。由棂星门至同文门,共有五道门,在中国古代礼制上只有皇宫前才有建“五门”的资格,可见明代中期朝廷对孔子的极度尊崇。

在孔庙外墙四隅建有四座角楼,其实是四个“L”形平面的小建筑,犹如亭子,无实际用途,是根据“王者角隅”的古制设置的。因为孔子在唐代已被追封为“文宣王”,所以元代初期(13世纪末)诏准建造角楼,现在角楼是清初重建之物。

进入大成门,在路的正中有一座方形重檐建筑,这就是纪念孔子讲学的杏坛。


 

杏坛正北是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子及儒家十四位重要人物的神位所在和举行祭孔仪式的场所。这里庭院宽阔,殿宇巍峨(庭院南北长90米,东西宽63米,殿高24.6米,面阔45.6米),两边廊庑各四十间,内供百余位儒家优秀人物的神主。大成殿由两层台基高高托起,正面十根石檐柱用浮雕刻作升降龙蟠于柱上,使此殿格外显得突出。屋面用绿琉璃瓦(清末改为黄琉璃瓦)。

 

 

大成门与大成殿距离与殿高之比为3.5∶1,视觉构图效果良好,可惜庭中柏树过多,遮挡视线,使人无法展望最佳画面。

曲阜孔庙的例行祭祀每年达三十余次。每季一次的大祭称为“释奠”,参祀人数约千名,主祭、分祭及司仪人员进入殿内,其余乐舞生一百一十人在月台上舞蹈、奏乐,陪祭人员则立于庭内,所以宽阔的庭院和月台实属功能上的必要。

大成殿西侧的庭院有习奏乐器的“金丝堂”和孔子父母的祠堂“启圣殿”;东侧的庭院内则是讲习诗礼的“诗礼堂”和孔子历代后裔的祠堂,也是孔族的家庙。礼与乐是孔子所授“六艺之首”,设此二堂以表彰孔学源流。大成殿后院是明末所建的“圣迹殿”,殿内陈列石刻图画一百二十幅,描述孔子一生事迹。圣迹殿两侧院内有神厨、神庖及瘗所、燎所等祭祀所需的辅助设施。

北京妙应寺白塔

白塔在北京城内西区,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年),原是元大都圣寿万安寺中的佛塔。该寺规制宏丽,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竣工。寺内佛像、窗、壁都以黄金装饰,元世祖忽必烈及太子真金的遗像也在寺内神御殿供奉祭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寺毁于火,而白塔得以保存。明代重建庙宇,改称妙应寺。

白塔为藏式佛塔,砖石结构,由尼泊尔人阿尼哥设计建造。阿尼哥擅长铸造佛像,初随本国匠人去西藏监造黄金塔,后随帝师八思巴入元大都。他除了造圣寿万安寺白塔外,还造了五台山大塔院白塔。

妙应寺白塔用砖砌成,外抹白灰,总高约51米。塔的外观由塔基、塔身、相轮、伞盖、宝瓶等组成。塔基平面呈正方四边再外凸的形状,由上下两层须弥座相叠而成,塔基上有一圈硕大的莲瓣承托着向下略收的塔身,再上为十三重相轮,称“十三天”,象征佛教十三重天界。塔顶以伞盖和宝瓶作结束,伞盖四周缀以流苏与风铎。

 

此塔的出现,对内地明清两代喇嘛塔的兴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日喀则夏鲁寺

此寺位于日喀则东南,始建于公元1040年。元代,夏鲁是西藏十三“万户”之一。公元1320年,夏鲁万户长迎请喇嘛教著名僧人布顿·仁钦珠主持寺务,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元帝对此给予了大量资助,并颁赐金银佛像三尊。工程所需木材从藏南运来,从东部请来汉族工匠,建起木构架、坡屋顶、琉璃瓦殿堂,使内地的建筑式样和技术传到了西藏地区。

夏鲁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底层为藏式,由前殿、经堂、佛殿组成,环绕佛殿还有回廊。二层沿纵轴线对称布置四座汉式佛殿,除前殿用重檐歇山顶外,其余三殿都作单檐歇山顶。四殿屋面均用绿琉璃瓦覆盖,檐下用双下昂五铺作斗拱承托,其形式和元代内地流行的做法一致。北侧一殿内部木构架做法为:四椽抟上施平梁,平梁上立蜀柱、脊抟,脊抟两侧以叉手支撑,也是地道的内地元代做法。

底层佛殿的回廊和前殿二层回廊保存有大量早期壁画,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和舞蹈姿态明显源于印度,但建筑物表现的歇山顶、斗拱、绿色瓦顶,又如实反映了内地建筑的影响。

武当山道教宫观

武当山在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境内,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据道书称,真武大帝在此修炼成功“飞升”,所以历来就是道教的名山胜地。唐代,山中开始建造道教祠宇。明初,明成祖朱棣声称,他起兵南下夺取政权因有北方之神真武大帝阴助而取得成功,为了报答神佑,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造道教宫观。永乐十年(1412年)从南京派遣工部侍郎等官员率领军工民匠二十余万人,历时十一年,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等建筑群。其中“宫”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观”次之,“庵”又次之。这一大批建筑都沿着溪流峡谷自下而上展开布置,从均县城内开始,到天柱峰最高点,一路都有宫、观、庵、庙,形成长约60公里的参拜路线,最后到达真武大帝所居的金顶“紫禁城”。工程完成后,明成祖赐名“大岳太和山”,选道士二百人供洒扫,道士九人为提点官,主管山上各处祀事,又赐田277顷以资赡养。

各宫观中以玉虚宫规模最大,占地6公顷余(370米×170米),由三路院落组成,中路轴线上布置桥、门四重、碑亭、殿二进,层次深远。此宫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毁于火灾,现仅残存有部分碑亭、宫门及门、殿基址。

武当山保存的明代建筑有石坊“治世玄岳”坊、遇真宫、天津桥、紫霄宫、三天门、太和宫、紫禁城、金殿等。

 

紫霄宫是武当山上较大的宫观之一。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片台地上,背倚峻岭,门屋殿宇依山层层向上布置,前有山门龙虎殿,殿内有青龙、白虎两神君像,门内依次是左右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等建筑。紫霄殿是宫内正殿,立于二层高台之上,气势开阔挺拔。殿屋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下檐用五踩重昂斗拱,上檐用七踩单翘重昂斗拱。殿内供玉皇大帝神像。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环山建有1.5公里长的石城墙,四面设门,名为紫禁城,城内峰顶最高处有永乐十四年(1416年)所建金殿,是一座仿木构式殿堂,构件用铜铸镏金后拼装而成。殿的通面阔5.8米,三开间,通进深4.2米,下檐斗拱七踩单翘重昂,上檐斗拱九踩重翘重昂,斗拱排列丛密,明间达到九攒,装饰化倾向十分明显。此殿虽小,规格却很高,工艺精致。殿的柱枋、斗拱、彩画、门窗、屋面瓦兽都认真模仿木构建筑式样,可视为明初官式建筑的范本之一。殿内供真武大帝披发跣足铜像,像前有玄武(龟蛇合一)、金童、玉女、水火二将铸像。殿后有父母殿。这组象征真武神居的山顶城堡,掩映于云雾缭绕之中,极具诱人的神秘色彩。

 

北京智化寺

此寺位于北京市区东城,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太监王振所建私庙。寺的布局在明代佛寺中很有代表性。山门内钟鼓楼左右对峙;经天王殿而进是正殿,正殿内供释迦佛及罗汉二十尊;殿前两侧东为大智殿,内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像;西为轮藏殿,殿内转轮藏现尚好;正殿之后是一座楼阁,下层称如来殿,上层四壁木龛内有小佛像九千余尊,故称“万佛阁”。

 

寺的规制并不恢宏,但殿内佛像、转轮藏、天花、藻井、彩画等,都极富丽堂皇,极尽雕镂修饰之能事,其中万佛阁的藻井和彩画是明代中期的代表作品。藻井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被盗卖,现存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标签: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