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谐之美  

  

庄子《齐物论》有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句,强调个人内心与天地和谐,以期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之美,即“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而“天人合一”是“天和”、“人和”、“心和”的总合。我认为;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亦强调“天和”、“人和”与“心和”的和谐关系,并将它赋予审美的内涵,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艺术心灵涵养所至的艺术境界。  

  

“天和”,意即“与天和”,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睦相处。靳先生在其参加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四地设计师“沟通”海报邀请展作品――《沟通》系列海报中,用石砚、小石山、试金石等不同的石块和形状来表现四地的地理特征及同源同宗同胞的血脉亲情,表达了靳先生促进四地文化艺术的沟通与交流,服务于民族的“天和”与“人和”精神。靳先生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亦致力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关注和推动祖国的设计事业与设计教育的发展,他说:“设计师是社会的一份子,是地球的一份子,因此,我的工作是有利于人群,亦常不计利益地做一些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和推动文化艺术的设计。”  

  

“心和”,即心灵的和谐,是心与心,心与物,心与道之间的和谐与交融。靳先生在为国际舞蹈学院舞蹈节(1989)所做的海报中,亦蝶亦舞者的图形,是庄周梦蝶,还是我舞蝶?这其实是靳先生心中的蝶舞,是他自身的心境写照,是心灵与艺术的和谐。而《自在》系列花纹纸海报不仅表现了纸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亦表现了心与心、心与自然的和谐,草鞋、山石、落叶、睡莲……惧为其心的关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是自然之中的我心?还是我心中的自在,亦是亦非,心若行云流水、空灵明觉,表现了靳先生心灵修养的至美境界。  

  

三和实乃宽大心胸所产生的“广大的和谐”。靳先生作品的和谐之美,是靳先生以中国人文精神观照宇宙,获得“人与自然在精神上同享生命无穷的喜悦与美妙。”(方师东美《中国人生哲学》)其墨与色、黑与白、拙与巧、实与虚等的交融与和谐,使观者感受到靳先生艺术精神与心灵的浸润。“得至美而游乎至乐。”(庄子《田子方》)。  

  

2.静虚之气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原则;道家亦有“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之论。要求克服杂念,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明平和状态,惟此,才能悟道,产生出超常的智慧,使心灵无拘无束,逍遥自在。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中大量余白所产生的恬淡虚静,亦符合道家此至高之境界。  

  

白色通常是靳先生海报的底色,不但充满了诗意,而且凸显了主题,充盈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靳埭强1993台北设计讲座海报中大片的余白中便是如此。以形而论,余白为海洋,石与纸间为海峡;以意而论,余白为空间、为意念,石与纸间为交流、为沟通;而沟通系列海报,更是将这一空白的创意发挥的淋漓尽致。  

  

以静凸现动,以余白凸现主题,是靳先生海报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大量的余白使观者产生一种沉静空灵之感,以凸显主题之凝重强烈,使之产生出一种对比与和谐。同时,靳先生“用墨以啬”使主题“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获得夺目之感。《香港艺术家年奖》海报(1991)便是如此,以大片余白凸显试剑石的刚劲强烈,而使用压裁手法使石断开,凸现“成功之前,必磨剑练功……试剑石断,锋芒显现。”的强烈视觉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靳先生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设计教学活动的海报《勇破成规》(1992),则以余白中潜藏活力,静中寓动,契合图中的“圆分尺断”,重新构成了破旧立新之后的新篇章。静而非空,“余白中充满了气的流动,是天地万物中潜藏的一种动力。”(杉浦康平语)虚中有实,静中有动,无为而无不为。故靳先生的作品充盈着淡泊恬静的哲学精神而又散发着盎然四射的生命活力。  

  

3.性灵之眼  

  

在靳埭强先生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元素――红点,一个朱红而鲜亮的红点。他说“红点是我在八十年代开始衍生的一个视觉元素,也是精神元素,它可以融汇我的设计意念,有生命地传递着丰富的讯息。”  

  

如同他说的那样,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红点成为了他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和精神元素。靳先生在不同的作品中奇妙地将红点融入,成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既令人惊讶,又令人叹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红点反复进入他的作品,作为一个视觉元素,红点其实是艺术家作品中的一个中心和焦点;作为一个精神元素,红点是艺术家精神在作品中的凝聚和爆发。  

  

红点本身是一个无意义的符号,但它与作品中的其他元素在一起时,却能产生无限的联系和非同寻常的深刻含义。艺术家在此即为红点,红点即为艺术家,这是一种艺术家心灵与物的契合,是艺术家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契合点。如靳先生《爱护自然》海报(1992)中,层层包裹石块的宣纸之中的红点,在此既为自然之伤口,警示人们,又可做为人类良知之眼,正视自身,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而在《日本IDEA杂志专题评介靳埭强作品》(1999)海报中,红点则“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同时红点作为日本国旗图案的主要元素而象征杂志的日本概念,亦点出杂志是以日本人的视觉来评价靳埭强先生作品的。同样,《名古屋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海报亦表达了此种创意精神。  

  

《香港佛教周》(1989)海报中的红点,则既是佛法,又是我心,表现了佛法与人常在,佛法与我心常在,我心即佛法,佛法即我心的“知心见性”之禅宗精神。  

  

除此之外,靳先生的红点亦是一种神秘感,“这种特质会令人惊叹、令人沉思……这种特质蕴含丰富的感情,能诱发观赏者的思索、联想,从而把观赏者带进作品的思想领域中。”(美国―Ivan Chermayeff语)透过靳先生这美丽而神秘的红点――性灵之眼,我体会到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4.大巧之拙  

  

老子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而靳埭强先生的海报作品中若缺、若拙、若讷之水墨笔意则呈现其人生智慧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辨也。  

  

看靳先生之海报作品,往往夺目而来的是那气贯长虹的灵韵水墨,或如蛟龙,破纸欲出,或如处子,意守静笃。“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甚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蘸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黑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使人感到东方心魂的跃动,靳埭强那简洁的画幅,以蜿蜒游动的造型设计成的海报,虽并不奇拔,却有一种魂萦梦绕,需要发倍投问的依依之感。”(田中一光语)水墨成为靳先生海报创作的最为重要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把水墨融入设计是靳先生的独创,而水墨所承载的东方神韵更是靳先生性灵之所依也。从早期的《一画会会展》海报(1979和1983)到近年的《汉字》系列(1995)、《自在》系列(1996)和《九九归一》(1999)无不渗透先生对水墨的钟爱与不舍。若说先生1977年《集一画院设计课程》海报和1979《一画会会展》海报表现得“不缺”与“不拙”的话,那么后来与《自在》系列则为一种“大缺”与“大拙。”  

  

台湾印象海报展邀请参展作品《汉字》系列中饱含浓情的“山”、“水”、“风”、“云”磅礴大气让人心仪,使人深感山之“伟岸博大”、风之“骤动无影”、云之“飘逸非凡”、“水之灵动幽远”,以及其中天地万物潜藏的天人合一的阴阳脉动,可谓将水墨的性灵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以为此系列乃先生之“大巧”作品也。  

  

而在为日本特种制纸“自在”花纹纸设计的海报《自在》系列中,饱含靳先生人生哲学思想的浓墨榜字,或行云流水,或憨态可掬,或自由自在,或木讷若拙,无不契合“行”、“坐”、“睡”、“吃”、“玩”等的生之真谛:行在乎于神之逍遥而不在乎鞋履之间;坐在乎于思辨而不在于庙堂市井;睡在于物我两忘而不在乎床塌木瓦;吃在乎于心无旁骛而不在乎于酒肉草木;玩在乎自由自在而不在乎得失输赢……其形之缺、之拙、之讷让观者感受先生创意的大盈、大直与大辩。是谓之先生之“大拙”精品也。  

  

其实“水墨和色彩,本身并无意义,最重要的是创作者给予它们的意念,而又能运用它们传递讯息。”靳先生道出个中真谛,形与色在乎于创作者之心与神也。也只有像靳先生这样“一位来如云、清逸的得道者。一位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一位懂笔墨的亚洲设计师,一个以颤动的点滴交融感情的人”(安尚秀语)才能创造如斯之境界。  

  

5.天成之韵  

  

“我常常玩物,不论古今,志在欣赏、学习、拥有,偶然用于设计,则视乎如何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这是靳先生在自己“玩物”的总结,而“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则是靳先生海报创作中的神来之处。  

  

在《世界33人双海报邀请展作品》、《勇破成规》、《1997亚太海报展》、《靳埭强台北设计讲座》、《沟通》、《香港艺术家年奖1991》、《爱护自然》等许多海报作品中,石块、尺子、砚台、毛笔等中国传统器物成为海报主要的创作要素,而无论做何种出现都以其所蕴含的强烈、神秘、极致、文化、典雅的气度使观者感受到不同海报主题所表达的不同的震撼。  

  

《世界33人双海报邀请展》(1997)海报中,器物中不仅有先生惯用的传统形象――古籍,而且又有极为现代的科技象征――光碟。这一古一今的两件器物在此成为古今之资讯不断衍进的象征,成为先生心中“道生一、一生二、再衍生万物”的道家不老思想之象征。  

  

在《亚太海报展》海报(1997)中,先生钟爱的尺子成为主体,五把不同单位、刻度、长短的尺子代表了五位不同风格与观点的评委,“很多尺的长短尺度都不同,好象人的观点都有一些差异”。在尺子那光洁、严谨、古香古色耐人寻味的外在形象里被注入了理性的、独特的创意和思想。而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学活动海报《勇破成规》(1992)中,同样的尺子,则被靳先生赋予了另外的含义,尺子的另一面――规矩、守旧――被提炼出来,破尺――成为破旧的象征,表达了先生对青年学生“不要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殷切希望与鼓励。如果说这两幅海报中的尺子是靳先生对同一类器物的不同应用中“点石成金”的魔棒,不如说是先生“胸中自有丘壑”,只是信手拈来而已。  

  

《沟通》海报中“绿端砚、小石山、试金石……每一片石都有它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就象每一地区有不一样的社会发展”,如靳先生所说,这四块石块不仅以其形状象征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块的地理特征,而且更以石的同质来象征同源同宗的同胞亲情。这恰如天成的石块应是靳先生化物为意的经典之作。  

  

“我爱自然,也喜欢自然的一石一木,甚至一片字纸,自然的美应可表现自然的心思。”器物的应用基于先生对自然一石一木的挚爱。唯有对自然、对器物的挚爱,“不计较技法的巧拙,器物的贵贱,以物寄情”,才能顺手拈来“化物为意”,自然天成。  

标签:靳埭强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