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剧作家莫里哀Moliere(1622年~1673年)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Moliere

 

    莫里哀(1622年~1673年)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很有影响力,影响了喜剧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生平与创作  

    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43年与朋友组成“盛名剧团”。1644年起取艺名为莫里哀。1645年剧团倒闭,受到债主控告,一度入狱。出狱后加入一老艺人的剧团,到法国外省巡回演出13年。1650年起担任该剧团的负责人,并开始创作,早期剧本有《冒失鬼》、《爱情的怨气》等。1658年率剧团返回巴黎,在卢浮宫为国王路易十四演出喜剧《多情的医生》(失传)。
    1658~1664年是莫里哀回到京城后戏剧创作活动的第一个时期。1659年公演的独幕剧《可笑的女才子》讽刺17世纪贵族矫揉造作的风气,奠定了他作为现实主义喜剧家的地位。接着,他演出反对封建夫权思想、歌颂恋爱自由的社会问题喜剧《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后一部分幕诗体喜剧获得巨大的成功,引起他同保守派文人长达两年以上的论战。莫里哀接连写出短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驳斥对手们的污蔑。这次“喜剧之战”在法国舞台上开辟了喜剧以及歌舞剧的新时代。1664~1666/1669年是莫里哀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阶段。1664年1月演出的《逼婚》,嘲笑了唯心主义的经院哲学和不可知论的荒谬悖理。同年5月,在凡尔赛宫的盛大节日晚会上演出《达尔杜弗》(初演时为3幕)。这部喜剧大胆地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一――天主教会,被国王下令禁演。莫里哀经过5年不懈的斗争,利用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诏书的机会,使这个剧本以5幕诗体喜剧的形式于1669年公演。在这部思想深刻、艺术成熟的政治喜剧里,莫里哀塑造了一个性格突出而又有极大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骗子达尔杜弗,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语。在此期间,莫里哀还写了两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剧本《唐璜》(或名《石宴》)和《愤世嫉俗》。1666~1673年是莫里哀创作生涯的最后阶段,他对喜剧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取笑的主要对象是上层资产阶级,批判他们努力把自己贵族化的可笑企图   。主要剧作有《屈打成医》、《乔治?当丹》、《吝啬鬼》、《浦尔叟雅克先生》、《贵人迷》、《司卡潘的诡计》等。《吝啬鬼》是莫里哀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剧中致富的渴求和吝啬强有力地支配着放高利贷的阿巴贡老头,他宁可放弃想娶的姑娘,也要要回被人偷走的金币,在法语中他的名字已成了“吝啬鬼”的同义语。1673年,莫里哀在主演他最后一部杰作《没病找病》时病逝。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Moliere(1622年~1673年)

莫里哀剧作《贵人迷》剧照

   
     成就与影响 

    莫里哀共留下33部剧作(其中1部与高乃依、P.基诺合写)。他的喜剧种类和样式是多样化的,已超越古典主义的范围。他强调喜剧要反映现实,寓教于乐,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莫里哀的喜剧已成为典范性作品,影响了许多国家喜剧事业的发展。在法国,人们认为莫里哀代表着“法兰西精神”,他的剧作常演不衰。中国已出版李健吾、赵少侯等的译本,多次上演过《太太学堂》、《达尔杜弗》(一译《伪君子》)、《吝啬鬼》(一译《悭吝人》)等戏。

    莫里哀的喜剧笑料,并不是表面的滑稽和可笑的对话和情节,而是对社会陋习和讽刺,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他的喜剧比同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高乃怡(Pierre Corneille)及拉辛(Jean Racine)的悲剧更具永久性和普通性,到现在还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他同时也是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共写了10几部把音乐、舞蹈与故事情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喜剧。并开风之先,创设芭蕾舞蹈院,使芭蕾舞在法国流传开去。

生平

1622年1月15日年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

1643年放弃世袭权利,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

1644年起取艺名为莫里哀。

1673年2月17日死于结核病。



主要作品

《可笑的女才子》,(1659)

伪君子》,(1664)

唐璜》,(1665)

《愤世嫉俗》,(1666)

吝啬鬼》(1668)是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

《浦尔叟雅克先生》,(1669)

《贵人迷》,(1670)

《没病找病》,(1673)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