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据《书断》行书序论中说是刘德?所创作,又据同书书家评传,云:“刘德?字君嗣,颍水人。桓灵之时,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丰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胡昭、钟繇,并师其法,世谓钟繇行押(狎)书,是也。”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只不过流走一些(所以称为“行”)罢了。因此我以为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其实它也是同其他书体一样最初的创始还是一般的群众书写者,只要把八分书写得同其他书法流走一些而去其隶体波势,就变成行书了,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
  钟繇的行狎书,墨迹已经失传,在《淳化阁帖》中的钟书,只有《雪寒帖》还比较流行,次则另一黄伯思考定为王羲之早期仿钟书的《长风帖》倒更“行”一些。从此以来,行书普遍流行于信札以及一般文书中,晋唐以下名手不知道有多少人,存世最古的行书著名墨迹真本(刻本不算),应推王?的《伯远帖》,其他还有如唐摹王羲之《丧乱贴》等等,无法一一列举了。
  写行书确实比草(章)书、八分要简便一些,又接近正体字,比较易认一些,所以这种字体一直到今天还为大家所乐用着――也是所用的范围最广的一种。字的主要目的到底还是为了用,美的欣赏则是附着上去的。所以不便于写的古字,终究会逐渐被淘汰了的。
标签:书法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