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窟约始凿于约公元3世纪左右,遗址主要分布于南疆的拜城――库车,以至东疆的吐鲁番一带。大都选山寂空远、溪水中流处,洞山为窟。新疆石窟雕刻多为彩塑,也有木雕和个别石雕的。壁画艺术在新疆石窟中占有突出地位,壁画的绘法,采用古代西域流行的晕染法,即凹凸法,结合"铁线描"式的轮廓勾勒。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崖壁上,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左右,于8世纪后逐渐被废弃,石窟群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绵延3公里,现已编号的洞窟有251个,内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多描绘小乘佛教内容;泥塑若干具,其新1窟内1尊佛像长6余米,是龟兹石窟中现存最大的塑像。除了宗教内容以外,还有许多表现耕种、狩猎、商旅来往、音乐舞蹈和民族风貌的画面。克孜尔千佛洞背倚明屋达格山,南临渭干河,是我国修建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石窟寺群,以绚丽多彩的壁画闻名于世。

新疆石窟艺术

 

新疆库木吐拉石窟  

库木吐拉石窟在新疆自治区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东岸。始凿于公元4世纪,于11世纪左右废弃。已编号的洞窟有112个,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亦有少量雕塑,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回骼文的题记,是研究龟兹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形象生动、造型优美。库木吐拉石窟壁画是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先驱,又是世界古文化发源的四大古国及其希腊和罗马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汇集点。 古龟兹人吸收了印度等外来艺术的成分,创造了具有自身鲜明民族风格的卓越艺术。石窟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石窟艺术

 

新疆森木塞姆石窟  

森木赛姆石窟位于新疆自治区库车县城东北40公里库克塔格山的一个山沟里,山沟里流出一股小溪,小溪被丛生的红柳摇曳的芦苇和竞相怒放的各色花朵覆盖着,“森木塞姆”系维语,意为”有细水流出”。沟内犬牙交错的崖壁上,开凿着大大小小的各式洞窟,已编号洞窟52个,由于年代久远,窟体破损严重,可看出窟形的有39个,而保存有壁画的仅19个,大部分为支提式窟形,毗诃罗窟极少。石窟始凿于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时期,现存11号和43号大像窟以高大著称,而壁画中则以描绘众多动物而闻名。

新疆石窟艺术

 

新疆克孜尕哈石窟  

克孜尕哈石窟位于新疆自治区库车城西约12公里处。克孜尕哈这个名称和与它相距1公里的汉烽火台密切相关。据传,这个汉烽火台是国王女儿居住过的地方。在维吾尔语中,“克孜”是“姑娘”、“尕哈”是“居所”的意思,烽火台附近的石窟也就随之被称作“克孜尕哈”了。石窟为唐代遗址。已编号洞窟47个,现较完整的洞窟有38个,保存有壁画的有11个。其中19个为支提窟,19个为毗河罗窟。窟中壁画多为佛本生故事像。较为特殊的是第24号窟,为七角形平面,正中有中心柱,左右开甬道,后壁有隧道,且又是平顶的支提窟,此种形式为其他窟群所罕见,壁画“龟兹风格”较浓。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石窟艺术

 

新疆玛扎伯哈石窟  

玛扎伯哈石窟位于新疆自治区库车城东北30公里处的沙土原上。在维吾尔语中,“玛扎”是“坟”,“伯哈”是“园子”,合起来是坟园的意思,原来这里确有一个大坟园。玛扎伯哈石窟的名称正是来自这个村名,石窟就在村西南不到500米处的山坡上。但是,目前的玛扎伯哈石窟已成为整个龟兹石窟群中最残破的一处。在己编号的44个洞窟,24号141号和42号窟已经全部塌坏,另外有9个窟因残破太甚,只见一个个窟窿,无法辨别窟形。能看到比较完整的洞窟中,尚保存壁画的洞窟只有5个。这大概与玛扎伯哈石窟建造在质地松散的沙土原上有关。

新疆石窟艺术

 

新疆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托乎拉克埃肯石窟位于新疆自治区新和县城西偏北约70公里的山坡上。从新和县城出发,沿着西去阿克苏的公路,行至大尤都斯稍西的地方便无车行之道,须徒步行进。向北在戈壁滩中跋涉约有两三公里,就到达雀尔塔格山南麓,山脚下有一道山谷豁然在目,谷中飘动着胡杨树的枝叶。山谷两旁的崖壁上开凿的便是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群。而在雀尔塔格山北麓则是克孜尔石窟。

新疆石窟艺术

标签:石窟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