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为文房用具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墨的具体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三才图会?器用》:“后汉李尤:《墨砚铭》:‘书契即造,墨砚乃陈’。墨与砚者则是、与文字同兴于黄帝之时也。一曰田真造墨”。其说大抵不可信,把许多发明集中到黄帝时期,显然是因为黄帝已成为华夏各族共同推崇的始祖之故。明朱棠涝《述古书法纂》谓西周宣王时邢夷所制邢夷墨,为古代名墨之一。“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由于明去西周甚远,故可信程度不高。年代较早又较为可信的文献记载为《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显然,最迟不过战国时期墨已经得到应用,而考古发现则更早,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用朱和墨书的痕迹,在商代石、玉、陶器的表面,也曾发现过墨书的痕迹,而于湖北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墨块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实物。汉时的墨无实物流传,故具体形状不得而知,但制墨已成一定的规模,其形多为丸状,这从当时的砚多有研石在砚上压墨磨成墨汁中可知。宋陆游诗:“香缕映窗凝不散,墨丸人砚细无声”。魏晋时期墨模的发明使墨的形状趋于规整。三国魏人韦诞(字仲将)善制墨,《三辅决录》载:“(韦诞)因奏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迳丈之势,方寸千言”。业内人尊其为制墨祖师。所制之墨有“仲将墨”或“韦诞墨”之名。南北朝之际,制墨中心由陕西扶风等地向河北易水、山西潞州转移。做工较前朝更为考究。唐代制墨业名工辈出,制作益精,而且已有朱墨和黄墨等多种颜色,朱墨系以朱砂研细加胶而成,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二》:“造朱砂墨法:上好朱砂细研飞过,好朱红亦可,以?皮水煮胶,清浸一七日,倾去胶清,于日色中渐渐晒之,干〓得所,和如墨挺,于朱砚中研之,以书碑石”。黄墨是以雌黄研细加胶而成,《新唐书?韦述传》:“蓄书二万卷,皆手校定,黄墨精谨,内碟书不逮也”。唐末五代时,大批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制墨中心随之转移,特别是河北易水制墨名匠奚超与子廷?等人避乱歙州,以黄山松烟为原料并改进调胶等工艺,所制之墨墨质如玉,纹如犀,光泽如漆,名声大振,南唐后主李煜赐奚氏国姓,改姓李,并封其子为墨务官,李墨从此名扬天下。自宋以来推为第一,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宋代科举制度发展,书画艺术繁荣,文人学士对墨的需求量增大,促进了制墨业的发展。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更名徽州,从此徽州所产之墨,统称为徽墨,与湖笔、宣纸、端砚共称文房四宝,并沿用至今。著名墨工有潘谷,宋苏轼诗称:“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张遇,宋孔平仲诗称:“奕秋约筹局,张遇睹龙麝”。还有王迪、朱觐等人。元代统治者轻视文事,所以制墨业没有发展,但仍能承袭宋代的传统,著名墨工有朱万初。明代制墨业空前繁荣,墨的质量大大提高,墨品更为坚细,锋可裁纸。制墨名工有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汪中山、潘一驹、方瑞生、汪中淹、汪仲嘉、潘方凯、程公瑜等人,此为以文人居多的歙派。另有以墨工为主的休宁派,著名工匠有汪中山、邵格之、吴去尘、吴叔大、汪春元、汪鸿渐、叶玄卿、汪时茂等人。明墨的典型特征是墨模图案更加精致,多由名家操刀刻制,深厚有力,而另一特征是集锦墨大为发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把不同的名品集在一起;二是把形式和图案各不相同的名品集在一起;三是把形式虽同但图案各异的集在一起,这种集锦墨集中全面表现了徽墨的艺术风貌,雕工精细,装饰华丽,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具有浓厚的观赏性。创始人是明嘉靖年间的汪中山。清代徽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四家制墨先后盛极一时,后人称之为:“四大墨家”或“四大墨王”。另有程怡甫、程迈路、程瑶田、吴天章、吴守默、方密庵、巴慰祖、胡星聚、潘怡和等人。清代集锦墨的制作较明代的成就更大,并成为清丽雅致的礼品和收藏品。墨的收藏可从原料上划分,有松烟、油烟墨两大类。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当以后者为首选。按用途可分为普通墨、贡墨、御墨、自制墨、珍玩墨、礼品墨等。由于普通墨生产量大,属于即用即没的消费品,成本低,工艺差,专为实用,故收藏意义不大,而余者皆可收藏。


    由于墨是加胶调和而成,受潮之后会失去粘合性能,其形体便会自行损坏,故年代久远的墨极为罕见,而且民间也绝无传世品的可能,就目前所见多为明清之墨。为了使读者对各种墨有一初步了解,下面分别按墨的用途加以介绍。御墨,顾名思义,当是皇室宫廷用墨,前文所说南唐李煜封李廷?为墨务官来看,最迟在唐代末期已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御墨。目前所见最早为明代永乐御墨。国宝墨,牛舌形,一面为阳文涂金二龙纹,中为阴文楷书“国宝”二字,一面为四组涂金如意云头纹,中间“大明永乐年制”蓝色楷款。制作颇为精湛。宣德时亦有御墨。龙香御墨,牛舌形,一面龙戏珠凸纹,一面阴文楷书“龙香御墨”四字,下有阴文楷书“宣德元年制”款识。龙香墨原为唐玄宗御制,唐?冯执《云仙杂记》:“玄宗御案墨,日龙香剂又(成都记):“唐玄宗以芙蓉花汁调香粉作御墨,曰龙泉剂”。


    宋顾文荐《负喧杂录?墨》:“熙丰间,张遇供御墨,渐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后世配料渐有变易,常为御用。明成化、万历、隆庆皆有传世品。成化之物为圆柱形,万历之物为牛舌形,隆庆之物为银锭形。清代御墨传世品较多,几乎各代均有,其形状各异。龙德墨为康熙御墨,长方形,四周边缘凸起涂金双龙盘墨,正面阳文填金隶书“龙德”二字,正方凸起篆书“天府刘藏”方印,侧有阳文楷书“康熙十七年小臣刘源堇沐监制”款。清代御墨以乾隆时所制最精,品种最全,有朱墨、十色墨,有鱼形、牛舌形、长方形、玺形、?形等。御〓名花诗十色墨,共计十锭,均为长方形,有朱、浅红、黄、浅黄、蓝、白、黑、绿、棕、浅棕十色。一面饰有名花,另面分别填金隶书乾隆?花诗,左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嘉、道及以后各朝均有御用墨传世。贡墨是官吏们请墨工制造并进呈皇帝的墨,均署有进呈者名款,有的同时署有墨工名款。贡墨的制作极精,堪称墨中精品。天书焕彩五色贡墨,共五锭,圭形,蓝色,一面饰有双龙,上下饰如意头云纹,背面隶书填金“青圭”二字,侧面有楷书“江西巡抚陈淮恭进”款识;螭龙形,绿色;轮形,黄色,一面书有“如意宝轮”四字;蚕形,朱色;玉佩形,紫色。除圭形墨外,均有青铜器上常用纹饰。墨盒髹黑漆,双龙纹描金,中间篆书“天书焕彩”四字。如前所述,贡墨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具有烟细胶清,隽雅大方,装潢精美的特点,故为收藏者所重视。


    自制墨是按造墨者的意愿所制的非卖品,多为官吏、士绅、书画名家所制,或署有墨家名款,或署制者名款。其选料精致,亦属收藏中的上品。书画舟墨,长方形,一面阳文行书“书画舟”三字,一面阴文楷书“曹冠五藏墨”五字款识,右侧阳文楷书“康熙己酉仲秋之吉”八字。为河北丰润人著名墨工曹冠五自制墨。当时墨坛有南北曹之说,南为曹素功,北为曹冠五。珍玩墨是专为欣赏收藏而制的非实用墨,选料上乘,墨模的雕刻甚精,艺术性高,亦为墨中精品。珍玩墨的形体各异,如明方林宗的鸠砚式墨,明邵琮林的杨梅式墨,清汪时茂的响泉琴墨,清胡开文的秦权墨和地球墨等,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当是胡开文墨店创始人胡天柱所造的人磨墨墨磨人墨。如,墨一组两锭,均为人形,双手于胸前捧一圆形大墨,圆墨上篆有“人磨墨墨磨人”文字。一锭金光闪闪,一锭本色细润,墨背有楷书“乙酉首夏肖琴甫倩胡开文造”款识。此墨质精、款新,为珍玩墨中的佳品。礼品墨是作为馈赠的非卖品,此类墨多注重外部的表现形式,装潢精美。由于不是实用品,故烟料较差,但其寓意明确,亦为收藏中的上品。品种有寿礼墨、婚礼墨、谢师墨等。如吴闻礼秋水阁墨,牛舌形,通体饰有流云纹饰,一面方框内阴文楷书“牧翁老师真赏”,旁阳文楷书“门人吴闻礼上”。另一面方框内阴文楷书“秋水阁”三字,右下阳文楷书填金“羽吉”长方印文。藏墨虽为小项,但历史颇为久远,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爱藏墨。平生至爱之墨有四箱之多。明清之时此风更盛,特别是名工所制之墨价值不菲,程君房曾自诩“残墨百年可比黄金”。由此,后世冒名造假之物极多,故在收藏中绝不可简单地相信款识,而是要认真从各方面综合分析,最后决定取舍。

    墨的种类:

  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 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质细: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得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胶轻: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墨的选择方法:

    质坚: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过程中胶与煤的比例论当,?的次数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离的程度,质地自然细而坚硬了。   

    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光泽,就像用了海伦仙度丝一样...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只有用眼睛去看啦。   

    墨味香而轻: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


文房四宝---墨



文房四宝---墨



文房四宝---墨

标签:文房四宝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