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梆子、昆剧等戏曲中,表现武士侠客、绿林好汉轻装夜行或潜行疾走的表演程式。通过演员的云手、踢腿、跨腿、飞脚、旋子、翻身、铁门坎、踢鸾带、飞天十响等一系列动作组成。给人以头脑机敏,动作灵活,武术高强,身手不凡,并能避人耳目的感觉。如逼上梁山的林冲在《夜奔》时的表演;为攻打祝家庄而乔装改扮为樵夫前往侦探敌情的石秀在《探庄》时的表演。因为要载歌载舞和镲锅等器乐伴奏,所以称为“响边”,如《连环套》的朱光祖上山盗窃窦尔墩双钩时的行路;为表现黑夜潜行而不用锣经伴奏,只有轻击堂鼓的声音,称为“哑边”;为表现“五义”中“翻江鼠”蒋平到水中捞印的系列舞蹈动作称为“水边”;《白蛇传?盗草》的鹤、鹿童二人巡山时的走边为“双边”;《艳阳楼》中花逢春、呼延豹、秦仁、徐世英四人的走边为“多人边”。走边时演员大都身穿抱衣抱裤等轻便紧身衣裤,由短打武生、武丑、武旦等应工。

    “走边”的来源一说源于晋剧《白虎鞭?走边》中的舞蹈身段;一说是因为凡走边的人物因怕人看见而多在墙边、道边潜身夜行,故而称“走边”。一般来说,《恶虎村》的黄天霸走边最难。《夜奔》的林冲走边最累,《蜈蚣岭》的武松走边最吃功夫。

标签:京剧知识

随机推荐